「歷史.當代」讓藝術既是又非是當年的藝術

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今年迎來 20 週年,並舉辦了一系列「二十週年系列展覽」,而作為第一炮的「歷史.當代」,帶領大家回顧 MoCA 自 2001 年開館以來的歷史足跡,將當代藝術的時間軸具象化,繼續訴說著當代藝術的美。
分享:

「歷史.當代」所圍繞的是當代藝術的時間性,當我們試圖將當代藝術歷史化時,「何謂當代藝術」的問題就會被不斷提出,無論是「當代」或「現當代」藝術,都是一種內藏矛盾的語言,我們試圖保存的是藝術上的變動,所以必須去不斷解釋當代藝術的定義,並找尋過去與現在進行式的平衡,因為當代會成為歷史,而我們仍身處於時間洪流之中,這種現在與過往時間的交疊,就是「歷史.當代」的核心。

「歷史.當代」將 MoCA 這過去 20 年所舉辦過的展覽進行「編年」,並以「展覽」取代「作品」,重新把焦點定在人們傳遞的內容,與人們如何將這些訊息實踐,所以重新將過去的經典展覽重新佈署,讓過往的展覽與現今的創作展覽交織成新的對話,讓過去與現在的觀眾隔空互動,企圖解開歷史的既定概念。

「輕且重的震撼」
作為 MoCA 在 2001 年的開館展,賴瑛瑛將迴響義大利文學家 Italo Calvino 的創作啟示,在真實與幻象間,傳達出個人對外在世界及自身的省思與超越。而此次以「輕且『眾』的震撼」,擷取諧音回應當年,並再次以「溝通」為主題,邀請當年參展的張美陵重現並更新作品《你們家有什麼東西可以拿到美術館展覽?》,再次拜訪鄰近社區居民,提供他們認為家中適合展覽的東西,將拍攝的新作與二十年前的舊作並置,再現歷史文化的演變。

「偷天換日:當.代.美.術.館」
2005 年叩問何謂「當代美術」的高千惠,以「當‧代‧美‧術‧館」的字面語義,創造了一個關於:當前的、世代的、美學的、技術的、機制的偽場域,試圖解決「當代美術」的問題。此次則以《更新檔 2.1a──在一片荒蕪的海洋中漫漫》將許多藝術機制現象,透過縮影、對影與幻影等再現與隱喻,繼續反思折射出當代美術館群的面貌、後設藝術史的內容元素、藝術社群的現實與夢想,也揭示出藝術界的機制論。

「派樂地」
2009 年觀展人數創新高的年度大展「派樂地」,以文本重新變造、模仿、詼諧、諷刺各種新創作作為主體,將人文內涵讓人們正視清楚,將世界各地獨裁者、軍政領袖混搭在持有衝鋒槍的暴龍軀體上,直接而強烈地諷刺決策者,抑或是將觀眾的認同崇拜,以詼諧的方式,顛覆所謂的英雄主義。而《世紀偉人》以模型作為真實的擬仿,並邀請觀眾觀看放映的「特攝片」──蔣公大戰外星人,隱喻了神化與恐怖的雙重特性,演繹臺灣歷史發展過程中的特殊政治情勢。

此外,還有「後人類慾望」、「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未竟之途──徐薇蕙個展」等歷年展覽,讓藝術家重新重現、再製、添加更多「現在」的意涵,在歷經時光後,讓展覽既是也非當年的展覽、策展人既是也非當年的策展人、藝術家既是也非當年的藝術家、作品既是也非當年的作品,以不同的角度與姿態,重新展現並反思這 20 年的藝術現場。

Photo credit: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官網

分享:

You may also like

花嫁的名人全家福系列採訪,很榮幸能邀請到「伊森媽咪 × Ethan's mom 親子日常」的頻道主人伊森媽咪擔任受訪來賓,跟我們一起聊聊身為二寶媽以及偽單身一打二媽媽,究竟是怎麼克服生活中的大大小小挑戰,堅持自己關注的育兒之道,這一路上的點滴心情與未來的目標。
談到英國皇室家族,多數人都會提到黛安娜王妃,曾被 BBC 選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第三位的她,優雅氣質形象深植人心,熱心公益且關懷弱勢,更被封為「人民的王妃」,然而她的傳奇一身在 1997 年一場車禍畫下休止符,當時震驚全球。
迎接夏天來臨,就是要親近海水,感受水上風情的獨特魅力。台南大員皇冠假日酒店與遊艇俱樂部跨界合作,並結合請上桌國際港灣、定情碼頭德陽艦園區等祭出優惠專案,2023年6月1日至8月31日推出全新「海陸雙拼遊 府城雙饗宴」優惠住房,入住五星級酒店、搭乘M700遊艇暢遊安平港,以及在港邊大啖自動燒烤與府城古蹟玩透透,最超值的旅遊行程,讓您盡情擁抱熱力四射的非常夏日。
上一張
下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