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那些重要年代的「婚紗代表人物」 (上篇)

西方白色婚紗的歷史以前有提過,只有大約200年的歷史,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在每個不同的年代裡,到底是哪些人引領了婚紗的潮流,讓婚紗一路到了現在變成超多元的發展,持續讓每個女孩都想變身成為公主美麗的存在。
分享:

維多利亞女皇

當然1840年的維多利亞女皇與Albert王子的婚禮絕對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這場婚禮讓全西方國家看到的大婚,女皇精緻的蕾絲婚紗配上超長頭紗,一襲溫馨聖潔的裝扮,從此白色的根深蒂固就這樣烙印在人們的心底,以至於有的新娘如果選擇了其他顏色往往就會被認為大膽。

Josephine Baker / Louise Brooks

婚紗到了20年代,開始變得更加大膽前衛,也因為那時候重視誇張的裝飾效果,以及因為社交跳舞的原因,許多的婚紗都開始用了短裙的設計,Josephine Baker可以說是那個年代最知名的時尚寵兒,相信各位應該都有看過《大亨小傳》的電影吧,電影中把20年代的造型做得淋漓盡致,一定要的Flapper捲髮造型大波浪、誇張的髮飾,數不清的珍珠,當然最重要的還要有一個大大的紅唇,當然美國的Louise Brooks這位當年的傳奇影星,同樣也是這個年代眾人吹捧的指標,也是詮釋那個年代禮服的代名詞。

Ingrid Bergman

而到了30年代左右,婚紗開始漸漸變得比較實用跟減少過多的裝飾性,我們可以看到1937年結婚的女星Ingrid Bergman在她的大婚那天頭戴Juliet Cap頭紗(兩側會繞到前側的頭紗),身穿典雅的白色禮服,那時候的設計明顯可以看到裙襬長度變成中長裙,也沒有那麼多刺繡跟不必要的裝飾,也有一說因為30年代新娘主要流行休閒的假日風格,因為多數新娘都會穿著同一套衣服直接到蜜月。

溫莎公爵夫人

同樣的1937年結婚的溫莎公爵夫人Wallis Simpson,由Main Bocher設計的典雅簡約淡藍色婚紗,也能道出這個年代的婚服設計,端莊、優雅、不過多設計等,完全嶄露出身為英國最重要的皇室婚禮,氣質凌駕於一切之上,就算是現在,也是許多女性新人在選擇婚紗上的一個造型參考指標。

Grace Kelly

戰後的世界面臨了轟然劇變,由於各國都在實行緊縮政策,婚紗變得保守,強調不能過度華麗,甚至是母親直接傳下來的,但不得不提到優雅女王Grace Kelly,這位後來的平民王妃,那個時候可說是解放了原本保守的禮服、婚紗設計,當時完美演繹了Dior的New Look,優雅蓬裙加上纖細腰身設計,打破了戰後的保守感。而凱莉王妃在1956年婚禮上的婚紗,同樣也成為現在當代女性指標,做工繁複的蕾絲手工車縫、總共耗用了超過400碼以上的布料、蕾絲上面更用許多珍珠來做裝飾,風光體面的大婚,也讓摩洛哥那時躍上了國際舞台許久。

分享:

You may also like

Coperni 創意總監兼聯合創始人 Sébastien Meyer 和品牌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 Arnaud Vaillant 在學生時期相識,Arnaud Vaillant 主修時裝業務,Sébastien Meyer 則主修時裝設計,對於他們而言,13 年前的相識是一見鍾情,從個性到專業都是一見鍾情,兩人也曾擔任過 Courrèges 的設計師,後來獨立出來一起推出了極簡服飾品牌 Coperni。
「花嫁修業」一詞始於日文,意指女性在結婚前,為了成為優雅、能幹的主婦,而學習婚姻所需的技能。古代的花嫁修業可能是茶道、花道等等,現代則更傾向於烹飪、整理、裁縫等更務實的課程。現代離婚率節節高升,婚姻這麼艱難,那做好準備的「花嫁修業」確實有其必要。只不過我會說,身心靈視角的「修業」不限定男女,也不是學習家務,更不必先有伴侶。而是追溯回源頭,調整成吸引「幸福婚姻」的頻率,無論最後有沒有走上紅毯,都會是最好的結果。
隨著媒體型態的改變,民眾對於明星的定義也變得越來越廣泛,要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舞台並且發光發熱,則變成藝人和網紅必做的功課之一。而自電視節目《大學生了沒》展露頭角的陳艾熙,以姣好外型成為微風百貨的代言人,當時接連拍了廣告、挑戰戲劇演出和發行過單曲,如今在演藝圈打滾多年的她,已褪去昔日對於定位上的不安,坦率地演繹出自己喜歡的人生劇本。
許多人在聽到 Kaia Gerber 這個名字的第一印象就是──超模 Cindy Crawford 的女兒,無論做什麼都是眾人目光焦點的她,在 2018 年時尚大賞中得到年度模特獎後,更讓大家關注到她「模特兒」職業的專業與實力。就讓《花嫁》帶大家好好認識 Kaia Gerber 吧!
上一張
下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