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一次在心靈工作的時候,遇到年近三十的女性案主嘆息,說以前認為自己條件不差,配得上更好的人,於是那些年被人介紹相親,對方一句「有車有房,年薪百萬起跳」開頭,都惹她翻個白眼,暗忖這樣就想收買我,我看起來像是這麼世俗的女人嗎?她認為有車有房不夠,還得有才華有內涵,個性好不夠,兩個人還得有愛,才能配得上讓她點頭婚嫁。
時至今日,她說原本的趾高氣昂不見了,害怕變成「滯銷品」的她,前陣子又聽到有人介紹年薪百萬、家有幾套房產的對象,明明照片看了不滿意,聊過一次天後價值觀也天差地別,竟然第一時間她還捨不得放棄,害怕過了這個村就沒那個店,這才讓她猛然驚醒問自己:「這些年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我會變成只看財力選對象的人?」
「選愛情還是選麵包」是一場沒有解的辯論,我當然相信婚姻裡不能沒有麵包(金錢物質),就如同我相信純粹的麵包維繫不了愛情。然而仔細觀察許多年過三十,紛紛投向「麵包」陣營的男女(是的,不是只有女性,否則網路上不會有這麼多男性喊「阿姨我不想努力了」的玩笑話),這些人往往有個共通點:自己顧不好麵包,所以希望婚姻能挽救他更多。
我也見過許多想靠婚姻換取麵包的男女,最後只是在柴米油鹽中喪失了自我,畢竟跟一個沒有很愛的人在一起,只為了換取經濟穩定,就跟找了一份工作一樣,做久了會喪失靈魂。其實說穿了,這就是被「金錢匱乏」的恐懼吸引來的對象,表面上好像圓了我們一個缺角,代價卻是犧牲了另一塊自我,如果一開始我們能早一點,把「麵包」的課題,也就是「金錢匱乏」的恐懼修復,或許我們根本不會踏入這種婚姻,又或者根本不會害怕結不了婚?
心靈的花嫁修煉|愛情你給,麵包我自己買的理財力
修補「金錢匱乏」的方法,不管從哪個領域來說,都可以三天三夜講不完。不過有一個效果好、大部分的人也缺乏、但只要靠學習就能解決的方法,就是「理財力」。
很多人對理財的經驗是這樣:一直以來都只是單純的存錢,然後想花就花,最後看著戶頭裡的錢沒漲,就覺得趁年輕找個財力更好的人,花他的錢就好(這就是很多年過三十的婚姻)。
但理財不是單純的存錢,它是種「分配生活資源的藝術」,是一種「當下慾望」和「未來保障」之間的防火牆。一旦有能力分配自己的資源,不讓慾望過度侵蝕自己未來的財務安全,帳戶自然會逐漸攀升,當麵包安穩了,至少一個人照顧自己沒問題,也會更有底氣選擇想要的愛情。
理財的入門百百種,只要肯花力氣,書籍和網路文章多的是門路。最簡單的可以是美國經濟學家提出的「六三一法則」(60%生活開銷、30%投資與儲蓄、10%保險),也可以依照自己的能力變更比例,例如想要更節省,更積極投資,可以調整成「三三三」(開銷、投資、儲蓄各三分之一)。
而其中用來「投資」的帳戶,則可以多看理財文章,釐清自己適合穩健型的指數型投資,還是有能力選股?儲蓄要放在定存,還是更有孳息能力的外幣?當我們把不同用途的帳戶獨立分開,就是一個個獨立的防火牆,不用怕投資賠本會傷到儲蓄,也不用擔心下個月的生活費沒著落。甚至投資成功了,看見自己有能力錢滾錢,這一筆筆的現金流,都會讓心底充滿能量。
如果有人覺得,理財作為花嫁修業「不夠浪漫」,那可就錯了。這樣的「理財力」反而才是最大的浪漫──正因為這樣修練,才能讓渴望愛情的我們,有底氣在婚姻面前說出「愛情你給,麵包我自己買」。而回過頭來說,有這樣底氣的人,當然有資格吸引另一個財力和愛情都對等的人,成為彼此最大的扶持。
Photo credit:unsplash、作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