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習俗】美國新娘都穿全白嗎?需要帶禮物去參加美國婚禮嗎?…,盤點5個美國最受歡迎的婚禮傳統習俗!

隨著美國疫情迎來趨緩的現象,前往美國參與重要的活動或日子,或許你會開始考慮,在出發前編輯先幫大家整理幾個美國人結婚時最受歡迎的傳統婚禮習俗,雖然說現代人都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但這些傳統習俗還是默默地深植在美國人的心中,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分享:
  1. 伴郎與伴娘

絕大多數的美國婚禮上都有伴郎和伴娘,以前伴郎與伴娘都真的是負擔起了保護的角色,像是伴娘,以前嫁女,伴娘得與新娘一起從娘家遷徙到婆家,能掩護新娘不讓其他男人靠近,保護她的嫁妝,另外婚禮上伴娘穿得像新娘,也是混淆讓試圖想搶走新娘的邪靈帶不走;而伴郎則是,防止其他男性會來搶走新娘,以前農業社會很多搶親的事件發生,這時就是伴郎的保安工作,另外也得負責保護洞房以免新郎在洞房的時候被襲擊。

2. 夢幻白紗

穿上夢幻的白紗還是美國最傳統的習俗之一,但其實這個傳統來自英國,1840年維多利亞女王嫁給亞伯特親王時,穿著一身全白的高級絲綢婚紗,此後,大家也認為白色寓意著純淨無瑕的美德,隨後白色婚紗才成為主流。

3. 第一支舞

第一支舞的傳統來自歐洲,在1700年代時,貴族們會舉辦盛大的舞會,而他們的貴賓,通常是有最高等身分地位的人會跳第一支舞宣布舞會的開始,沿襲至今,就變成是新婚夫妻擁有這個尊榮的身分,為大家跳出第一支舞。

4. 進場儀式

這個現在幾乎所有婚禮都能看到的進場儀式,在婚禮開始時,伴郎和伴娘會沿著紅毯先走進來,然後是花童和持戒指的人,新婚夫婦跟他們的父母則是排在最後面進場。

5. 婚禮蛋糕

其實最早的婚禮蛋糕是古羅馬人用小麥製成的,那時候的新郎會在新娘頭頂”掰”開麵包,讓麵包碎片灑在新娘頭上,不僅代表他們結合,也代表像雨一樣落下的麵包屑能夠有豐收之意,寓意好運跟子孫生育,賓客也會分享剩下來的碎麵包求得好運,今日我們已不用再吃麵包取而代之的是精美的奶油蛋糕,寓意當然也是跟以前一樣好的。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分享:

You may also like

若按照台灣社會的普遍習俗,宴客的費用,通常訂婚由女方負責,結婚喜宴,則是男方負責為主,當然隨著現代社會的演變,只要兩方講好,怎麼請客,舒服就好。但如果是在澳洲的話,婚宴,則通常是由女方負責,男人們聽到了是不是很想”嫁”到澳洲去,就如同西方文化一樣,澳洲人在結婚當天,按照傳統的儀式,是需要上教堂的,婚禮會有神父或者牧師來主婚,家人親朋好友們都需要穿著正式的禮服出席,當然整個活動因為重要的是儀式感,所以約半小時左右就搞定了。
「膽大心細」是彩妝師龍大老師給自己的註解,「我的彩妝風格很大膽,但對細節很龜毛,比較吹毛求疵一點!」接著,爽朗的龍大老師笑著與編輯分享她原本叫小文,但受命理老師蘇菲亞建議改名「龍大」的小故事,十足的親和力加上熱情與友善,龍大老師有著一見面即可與對方成為朋友的魅力,怪不得入行以來總是與無數新娘、客戶與藝人保持著友好關係,就連現在都還有 20 年前畫過的新娘請龍大老師為女兒畫新娘妝,由此可見美麗的彩妝畫著畫著竟能畫入了人心。
結婚學問真的特別多,結過婚的人都知道一場婚禮辦下來往往都是傷身傷神,而這些傳統,卻又都是一代傳一輩,我們常常也不知道為什麼就這樣照辦了下去,但女性夢寐以求的嫁衣,其實背後都是藏著綑綁女性的枷鎖,今天就來讓我們看看,因父權文化產生的女性嫁衣背後的祕密吧!
此次廣告形象由Amalia Ulman本人、艾美獎得主暨美國演員Jharrel Jerome、模特兒Greta Hofer、Nyaueth Riam和Xu Meen參與拍攝,一行人在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中,伴隨著輕鬆自在的愜意氛圍,展開了一場夏日冒險。攝影師Hugo Comte的每一張人像攝影和場景佈置都完美捕捉了這場夏日際遇的珍貴瞬間,既懷舊又現代的風格,令人想起1960與1970年代的影星,而在鎂光燈下熠熠生輝的璀璨配飾,成為本季不可或缺的識別焦點。
上一張
下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