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婚,一邊女、一邊昏,以前結婚都在黃昏或是晚上,上午迎親,到了昏時行禮,而女性因夫而成,所以結婚之日稱為洞房花燭夜,所以有了姻這個字的產生,那時候的人結婚的早16歲左右都已經成家立業了。
周代的婚禮還沒有什麼喜慶熱鬧之感,原因就是當時仍舊是父權主義的社會,結婚就代表著女方要與親人離別,男方取代了父親的權威,子女成家,父母衰退沒有什麼好慶祝的,要感念父母,傷心離別之苦,到了漢宣帝之後才下令,民間的婚禮可以擺酒宴客,那時候起婚禮才開始變成熱鬧的喜慶。
南北朝時期,可以算是訂定了古代婚禮的基本形式,不論天子還是庶民都一律採用”納采、向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六個階段。
- 納采 意思就是男方聘請媒人向女方提親,女方同意之後男方就備禮求婚,禮物那時候是活雁,取其形影不離、忠貞不渝、順乎陰陽的象徵意涵。
- 向名 則是求婚後,男方會讓媒人去問女方的生辰八字、姓名等,看是否相合,算一下婚禮什麼時候舉行最佳。
- 納吉 意味著把占卜好的日期告訴女方,又叫做訂盟,這時候就要給女方送上訂婚信物,從雁慢慢發展成首飾、彩綢、牛羊肉等等,就像今天的鑽戒。
- 納徵 又稱大聘,男方將聘禮贈往女方家之後,女方要贈衣帽等禮物回禮,而這些東西都不能單數一定要雙數。
- 請期 就是女方同意結婚日期,接著就可以迎親了。
- 親迎 古代儀式上也都非常講究,迎親的時候,新郎要組成大隊前往,有抬大轎的、配鼓樂。花轎到了女方家,女方要關緊大門,索要紅包,滿意了才能開門,男方這時又要送上禮品,辦妥了就返回,但回程中是不走原路的,遇到廟、寺、墳等要用氈子將花轎蓋住辟邪。
花轎到了男方家,就是準備拜堂了,一開始也是緊閉大門,目的是要挫挫新娘的性子,轎子抬進庭院之後還要先過火盆,送親的兄弟等人這時稍作休息,以酒席款待,新娘下轎前地上會先灑穀子、豆子、草等讓三煞(青羊、青牛、烏雞)忙於啄食,避免危害新娘,新郎這時候則會向轎門作揖三次,由送親太太打開轎門,伴娘攙扶下轎,新郎遞給新娘一個瓷器,裡面裝有五穀、酒等,新郎向新娘輕輕射上三箭,象徵驅除邪魔,之後跨馬鞍、過火盆等等,才能到供桌拜天地。
而晚上則要進洞房,首先會先坐帳雙方衣襟相連,代表從此結為夫妻,然後才撤帳,這時候要向洞房撒些花生、栗子、棗子糖果等等,寓意早生貴子、甜甜蜜蜜,還要吃長壽麵,喝交杯酒。接著朋友就會來鬧洞房,因為要避免男女尷尬,為新婚之夜增添一些喜慶。洞房花燭夜之後,隔日新郎陪新娘回娘家,到了此時,整個婚禮才算結束。
現在在台灣,其實許多婚禮的細節也都可以看到以前流傳下來的儀式,只不過也有著一些西方的,可說是中西合併,不過也可以發現許多新人結婚,也慢慢捨棄掉太多的繁文縟節,畢竟現在時間就是金錢,何必讓自己搞得那麼累呢?兩方簡簡單單幸福開心就好,也是一件好事。
Photo credit:達志影像